“流量”《奔跑吧》與延吉的奇妙碰撞
“兼相愛,交相利。”
當國民級別綜藝“撞”上網紅旅游城市,當賞心悅目文娛“撞”上獨具一格的民俗,這是“流量”《奔跑吧》節目與“流量”延吉市的奇妙碰撞。《奔跑吧》第十一季第九期延吉篇于6月16日播出,播放當天直播關注度全國排名第一。節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微博上的#奔跑吧遇見美好#、#奔跑吧城市環游記#雙話題當日閱讀量分別達到111.7萬、64.5萬。
“流量”相撞,積蓄人才力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屋頂坡度緩和,中間平行如舟,兩頭翹立如飛鶴,朝鮮族傳統建筑隨著《奔跑吧》節目組的鏡頭,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節目彈幕上“好美”“好特別”“古樸又典雅”……海量的夸贊之詞,映射了觀眾對延邊大學博物館建筑風格的欣賞,更映射了觀眾對延邊朝鮮族傳統建筑的矚目。
“節目組一開始在選址拍攝時,選定的是延邊大學體育館,但體育館是各所高校共性較大的建筑,因此我們向節目組積極推薦了延邊大學博物館。”延邊大學宣傳部杜老師說:“延邊大學博物館的內外結構具有濃厚的朝鮮族民族特色,而且是延大的校史館,既可展現延邊朝鮮族獨特的文化風格,又能展現出延大踔厲奮發、文化育人的學術氛圍,突出延大‘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訓,讓莘莘學子更深入地看到延大這所綜合性大學的風采。”
不負所望,“我愛延大”“好想報考延邊大學”“讀研我要去延大”等字眼多次出現在節目的彈幕上,延邊大學吸引了更多求學青年,招賢納士的源頭變得更為開闊。
“流量”相撞,延續非遺“留”量
鐺鐺車上,延邊時調唱非遺傳承人姜今子與延邊時調唱團的三位團員為大家唱起了曲調緩慢、氣韻悠長的延邊時調,和著朝鮮族長鼓,絲絲地流入耳間,扣入心田。
“好想拜師學藝 ”“老師招收學生嗎”“我要親自去延吉領會這優美的民族唱法”……一條條彈幕讓平均年齡偏大的延邊時調唱團燃起了“年輕”的希望,也讓鐺鐺車開設的初心如愿以償。
延邊假日國際旅行社鐺鐺車負責人金政文說:“鐺鐺車是將延吉受歡迎的景點線路串聯起來的旅游大巴,在行駛途中為游客進行文化講解。我們邀請非遺傳承人以及她的團隊為游客表演非遺項目,希望讓更多人領略非遺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將它傳承下去。”
節目中,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頭上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周圍畫出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為大家帶來了非遺項目象帽舞的精彩表演;身穿朝鮮族傳統服飾的延大學子們演奏大鑼、小鑼、長鼓、圓鼓四種打擊樂器,為觀眾帶來了非遺項目四物樂的表演。這兩項非遺表演不僅引起了在場嘉賓的陣陣驚嘆,也讓屏幕前的觀眾頻頻發送彈幕。
中華傳統文化的神韻借助數字媒體留存在了千萬人心中,古與今跨越歷史長河有了新的對話,非遺項目代代傳承“留”下來的夙愿得以更好實現。
“流量”相撞,提升經濟增量
蟬衫麟帶的朝鮮族服飾,朱唇粉面的旅拍人,姹紫嫣紅的繁華叢,青瓦白黛的古建筑,百種色彩交相輝映在延吉市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內,熙熙攘攘的景象讓這座人文景觀煥發了別樣生機。
來自遼寧的黃女士說:“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延吉旅游攻略讓我對這座城市神往已久,直到昨天看了《奔跑吧》中民俗園的美景,我就馬上訂票來了。”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中的另一端——煥森民宿的咨詢也異常火爆。走進民宿,印有《奔跑吧》節目組嘉賓的名字,貼在他們所住的房間門上。該民宿負責人說:“自從《奔跑吧》節目組到我們民宿拍攝和入住后,就有很多客人慕名而來,咨詢訂房事宜,想來體驗一下具有朝鮮族特色的房屋。”
《奔跑吧》不僅帶動了延吉市旅拍、住宿更加繁榮,節目游戲所呈現的朝鮮族精美食物也讓延吉美食再次火爆“出圈”。節目游戲中的美食由延邊友誼有限公司考世茂民俗山莊提供,該山莊董事長金松月說:“我們提供了朝鮮族特色的七星飯桌、千人拌飯等食物,供他們選擇拍攝。”
節目中,食物一亮相,彈幕就被“好想吃”給刷屏了。節目播出后的第二天,走訪了延吉市眾多朝鮮族特色餐館,外地的游客絡繹不絕。來自長春市的王同學說:“昨天晚上看見《奔跑吧》中土豆餅的鏡頭,我和室友‘魂牽夢縈’了一晚上,今天一早就來親自品嘗了。”
《奔跑吧》官方微博在節目播出當天發布了這樣一句話:“每一種選擇,代表著不同答案;每一種答案,決定著好夢的歸屬。”這是節目組對這期綜藝中心主旨的概括,也可以引申為《奔跑吧》與延吉市這兩大“流量”雙向選擇、碰撞之后,得到“兼相愛,交相利”的“好夢”結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