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教師談家長焦慮:“手指”各有長短 遵循孩子內心
中新網蘭州3月31日電 (記者 劉玉桃)“基礎功課門門不落,興趣才藝全面開花,家長不斷給孩子‘打雞血’,只為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蘭州市城關區南河小學教師高云說,當前,在疫情和“雙減”大背景下,部分家長、學生顯得焦慮不安。如何真正讓孩子實現減負,需要所有人的共識和努力,而不是一部分“減負”一部分“狂奔”。
近幾年熱播劇《小歡喜》《小舍得》中,幾位“虎爸”“虎媽”將“雞娃”心態描繪得淋漓盡致,也真實反映出現實生活中家長的焦慮心態。“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天賦,就如10個手指伸出來各有長短。然而很多父母不顧孩子自身稟賦,一味將自己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花大量精力、時間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樣子,卻從來沒有關心過孩子內心。”高云說。
目前,受疫情影響,蘭州各中小學開展線上教育,這也加劇了孩子及家長的焦慮情緒,尤其是初三、高三學生。“由于中小學生自制力較差,教學過程中老師、家長又無法全程監督,致使學習效率可能降低,我們在努力上好課的同時,疏導和安撫孩子們的情緒。”北京八中蘭州分校初三物理老師吳仁存說。

關鍵詞: